从零到一:打造让人眼前一亮的网站其实没那么难
前阵子帮朋友折腾他的个人网站,折腾到凌晨三点才发现——原来让网站既好看又好用,真不是随便拖拽几个模块就能搞定的事。这些年见过太多"看起来很美"的网站,点进去要么加载慢得像老牛拉破车,要么找半天都找不到联系方式,这种设计啊,说白了就是花架子。
一、别急着动手,先想清楚这些
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,有人花大价钱做了炫酷的首页动画,结果用户刚打开就卡成PPT。其实啊,网站设计制作最忌讳的就是"我觉得好看"。你得先问问自己:访客来这儿到底图啥?是买东西?查资料?还是单纯想留个言?
拿电商网站来说,最重要的肯定是"立即购买"按钮够不够显眼。但有些设计师偏偏爱把按钮做成和背景差不多的颜色,美其名曰"高级感",这不是存心跟销量过不去嘛!我自己的经验是,先用纸笔画个流程图,把用户从进来到离开的路径标清楚,这比直接开电脑做图管用十倍。
二、移动端体验不是选修课
现在还有人觉得"电脑版做好就行,手机版随便调调"?去年有个餐饮老板跟我吐槽,说网站明明很漂亮,就是没人用手机下单。后来一看,他的菜单在手机上要放大三倍才能看清字,下单按钮还总被弹窗广告挡住。这种低级错误,分分钟能把顾客气跑。
建议大家在电脑上做完设计后,一定要用真机测试。别光看模拟器——我就吃过亏,在模拟器上流畅无比的页面,到了某款国产手机上直接排版错乱。现在我的习惯是,优先做移动端设计,再扩展到电脑端,毕竟超过70%的流量都来自手机了。
三、加载速度比颜值更重要
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点开一个网站,先看到模糊的图片慢慢变清晰,等了十几秒才发现不是网速问题,是设计师用了超高清晰度的大图。说实话,现在人的耐心可能就三秒钟,等加载的时间够刷三条短视频了。
有个小技巧特别实用:把图片压缩到200KB以内,再用懒加载技术。去年我帮一个摄影工作室改版,光是优化图片这一项,就把跳出率从60%降到了25%。另外啊,那些花里胡哨的字体能少用就少用,中文字体尤其吃资源,系统自带的黑体、宋体其实最保险。
四、导航设计里的大学问
上周遇到个特别逗的网站,把"联系我们"藏在三级菜单里,找它比玩密室逃脱还费劲。好的导航应该像便利店货架——抬眼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。这里分享两个反常识的心得:
1. 主导航最好不要超过7个选项,多了反而让人选择困难 2. "搜索框"别放在右上角了,现在大家都习惯在中间找
有个做教育的朋友听了我的建议,把课程分类从12个精简到5个,咨询量直接翻倍。有时候做减法比堆功能更考验水平,你们说是不是?
五、内容才是永恒的主角
再漂亮的网站,如果满屏都是"欢迎莅临""追求卓越"这种空话,用户马上就会关掉。我特别欣赏那种开门见山的风格,比如有个做手工皂的网站,首页直接就是产品图+价格+用户评价三件套,转化率高得吓人。
写文案时记住这个口诀:能用"省时"就别写"高效",能说"3分钟搞定"就别扯"快速完成"。对了,千万别学某些官网把最新消息放在飘窗广告里——这年头谁还点飘窗啊,都是直接当牛皮癣忽略的。
六、技术选型的平衡之道
新手常问我:要不要用最新潮的前端框架?我的建议是,除非你要做特别复杂的交互,否则越简单的技术栈越靠谱。去年用某个热门框架做的项目,半年后框架升级导致整个网站要重写,那叫一个酸爽。
对于大多数企业站来说,WordPress这类成熟系统完全够用。有个开咖啡店的小姐姐,用现成模板三天就搭好了网站,重点都花在打磨菜单和店铺故事上,效果比花几万定制的还好。技术这东西吧,够用就好,别为了炫技把简单事情复杂化。
说到底,好的网站就像合身的衣服——既要展现特色,又不能让人穿着难受。每次看到那些加载飞快、找信息不费劲的网站,都会在心里给设计师点个赞。毕竟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能让人舒舒服服看完内容的网站,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。
(写完检查了下字数,居然唠了这么多干货,希望对正在建站的朋友有帮助吧!)